No.
22 (1983.3)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二郎神傳說補考
|
王秋桂
|
1
|
千頭萬緒任重道遠─文建會成立週年的回顧與展望
|
黃美英
|
27
|
南管戲與南管音樂的關係
|
呂錘寬
|
33
|
功名歸掌上-小西園劇團赴日公演
|
黃美英
|
44
|
南聲社帶給歐洲一陣南管旋風
|
許常惠、施舟人
|
51
|
台灣民謠的三大主流
|
簡上仁
|
55
|
如何實地收集民俗資料(七)
|
黎克難編譯
|
62
|
職業劇團演出表
|
|
91
|
No.
23、24 (1983.5) 傀儡戲專輯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台灣的傀儡戲
|
邱坤良
|
1
|
傀儡戲結合現代青年的初航
|
幼梅,秉昀
|
25
|
傀儡戲薪傳有人─林讚成喜上眉梢
|
謝松輝
|
30
|
揭開傀儡戲偶的外衣─談傀儡的構造
|
郭端鎮
|
34
|
頭盔的製作
|
何秉昀
|
48
|
傀儡戲的表演動作
|
江武昌,王麗嘉
|
58
|
傀儡戲在教學上的運用
|
謝松輝
|
99
|
滑稽神─關於台灣傀儡戲的神明
|
施博爾著、蕭惠卿譯
|
106
|
樂神一考─台灣的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信仰
|
鄭正浩著、吳文理譯
|
118
|
傀儡戲考原
|
孫楷第
|
141
|
中國戲劇與傀儡戲影戲─對
|
周貽白
|
215
|
No.
25 (1983.7) 媽祖進香專輯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訪
|
黃美英
|
1
|
大甲媽祖進香記
|
黃嬿竹
|
23
|
進香活動看民間信仰與儀式
|
王嵩山
|
61
|
戲曲與宗教活動─大甲進香之例
|
王嵩山
|
91
|
媽祖傳說的原始及其演變
|
李豐楙
|
119
|
中國神話研究的興起─從古史到神話
|
王孝廉
|
153
|
推動民俗曲藝的手─評現代社會的民俗曲藝
|
林明德
|
163
|
No.
26 (1983.10) 民間劇場專輯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百藝競陳─今年文藝季的民間劇場
|
曾永義
|
1
|
本屆文藝季的「民間劇場」
|
姚一葦
|
5
|
反哺鄉土─為七十二年「民間劇場」而寫
|
李豐楙
|
17
|
未散之戲─寫在「民間劇場」開鑼時
|
洪素麗
|
23
|
談目前民俗藝術活動的一些觀念
|
邱坤良
|
27
|
中國古典戲劇的形成
|
曾永義
|
39
|
大陸地方戲簡介
|
本 刊
|
77
|
走在民俗音樂的路上
|
簡上仁
|
87
|
三代同堂的明華園
|
黃美英
|
99
|
把歌仔戲唱活起來
|
簡上仁
|
107
|
布袋戲的劇本與劇場組織
|
詹惠登
|
121
|
夏末蟬聲─訪
|
林宏隆
|
141
|
布袋戲與李天祿
|
林宏隆
|
147
|
小西園許王的掌上乾坤
|
江武昌
|
155
|
皮影戲
|
本 刊
|
161
|
刻木牽絲作老翁─林讚成與傀儡戲
|
何秉昀
|
167
|
談「民間劇場」的「俗曲演唱」
|
黃得瑞
|
173
|
傳統與創新中的中國結
|
陳夏生
|
177
|
為百戲雜藝傳新人─中華民俗技藝園
|
何秉昀
|
191
|
童劇「阿土冬冬」
|
方圓劇場
|
185
|
藝人名冊
|
|
189
|
No.
27 (1983.12)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民族藝術的保存與推展
|
曾永義
|
1
|
五花八門的民間藝術
|
洪惟助
|
9
|
當前社會的民俗活動
|
林明德
|
15
|
「民間劇場」應長存人間
|
黃美英
|
19
|
民族音樂學在臺灣
|
明立國
|
27
|
梨園考論
|
李尤白
|
43
|
歷盡滄桑話崑曲─訪崑曲傳字輩老藝人
|
邵 芑
|
67
|
絃管上四管演出形式考
|
沈 冬
|
77
|
神話的定義問題
|
王孝廉編譯
|
89
|
昭君故事之衍變
|
鄔錫芬
|
105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