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
39 (1986.1) 戲曲與宗教篇(二)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戲曲文物的新發現(下)
肆.宋墓雜劇雕磚考
|
廖奔
|
4
|
伍.清代戲劇雕磚的發現
|
路明
|
19
|
陸.元代影青雕塑戲台式瓷枕
|
萬良田
|
22
|
柒.從稷山戲曲磚雕看金院本的演出
|
張之中
|
26
|
戲曲與宗教篇(二)
|
|
|
祭祀戲劇的傳播原理
|
田仲一成著、楊清發、張素精譯
|
41
|
鍾馗與儺禮及其戲劇
|
李豐楙
|
69
|
「中國劇場之儀式劇目」研究初稿
|
邱坤良
|
100
|
民間節令祭祀與演戲
|
楊明鍔
|
129
|
桃枝仙
|
吳久桐
|
140
|
虎傳承考
|
鍾秀清
|
145
|
台灣地方戲戲神傳說(五)
|
傅正玲、黃秀錦、江七
|
174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吳季芬輯
|
181
|
No.
40 (1986.3) 中國傳統劇場之規矩與禁忌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搖竹在西爪哇音樂的運用
|
韓國鐄
|
4
|
憶天台故鄉清明掃墓舊俗
|
奚明遠
|
19
|
行業保護神(上)
|
曾堯生
|
25
|
靈安子弟江湖老─懷念靈安社逝世的老師們
|
楊台雄
|
38
|
中國傳統劇場之規矩與禁忌
|
|
44
|
川劇
|
蔡啟國
|
|
莆仙戲
|
莆仙同鄉會
|
|
漢劇、福州戲、秦腔
|
鄭黛瓊
|
|
豫劇
|
吳季芬
|
|
紹興戲
|
石語年
|
|
傀儡戲
|
江武昌
|
|
布袋戲
|
許國良
|
|
北管戲
|
邱昭文
(附錄/邱坤良)
|
|
歌仔戲、皮影戲、四平戲
|
林茂賢
|
|
傀儡戲
|
江武昌
|
|
舞獅
|
吳騰達
|
|
中國人生活觀念系列─中國人的「房」事情結
|
陳其南
|
92
|
說圖:鑼─宜蘭林午大鑼專訪
|
王維真
|
100
|
平劇中的小戲─「小上墳」
|
吳家璧
|
117
|
八仙過海上殿堂─記新美園社教館公演
|
邱昭文
|
126
|
台灣地方戲戲神傳說(六)
|
林茂賢、江武昌、
傅正玲整理
|
135
|
評九歌的演出─兼論中國新歌劇的孕育
|
李元貞
|
140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吳季芬輯
|
145
|
No.
41 (1986.5) 艋舺、萬華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端午節憶舊事
|
久桐
|
4
|
萬民遙祭白礁鄉─記學甲慈濟宮上白礁祭典
|
林茂賢
|
6
|
村俗散記─囝仔頭王與遊戲
|
陳 建
|
11
|
行業保護神(中)
|
曾堯生
|
15
|
台州的社戲
|
稀客
|
29
|
貴州地戲
|
高倫
|
34
|
艋舺、萬華序:從艋舺到萬華-艋舺.萬華
|
張素玲
|
57
|
壹:萬華市集萬商雲集入渠來--略論艋舺地區商業型態的演變
|
劉還月
|
65
|
萬華古老的行業:茶館/吳亞梅、棺材店/林弱香、青草巷/黃秀錦、繡莊/王靖婷、賊仔市/黃秀錦、佛具店/傅正玲、糕餅店/林鳳玲、剃頭擔/林蘭陽、糊紙店/何世琪、賣膏藥/董復蓮
|
|
|
貳:艋舺民俗采風
|
|
104
|
萬華廟觀概覽
|
史建山
|
|
龍山寺
|
吳韻慈
|
|
西秦古廟
|
文曲
|
|
艋舺昔日戲曲與節慶活動之回憶
|
莊藝
|
|
講古
|
陳明才
|
|
參:艋舺印象
|
|
135
|
說圖:艋舺留影
|
柯金玉
|
|
平劇中的小戲─「尋什麼﹖」
|
吳家璧
|
139
|
一片世情天地間─訪金門民俗文物收藏
|
李國俊
|
143
|
宋代的醫學
|
陳勝崑
|
149
|
淡江大學民俗社三年記要
|
洪稻田
|
159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吳季芬輯
|
163
|
No.
42 (1986.8) 歌仔戲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祭先民讚中元─盛大精采的「雞籠中元祭」
|
劉還月
|
4
|
行業的保護神(下)
|
曾堯生
|
15
|
說圖:萬里看傀儡「出煞」
|
圖/陳一水
文/江武昌
|
26
|
前頭唱頭無的竹篙趖
|
陳健銘
|
38
|
歌仔戲概說
|
林茂賢
|
48
|
傳統歌仔戲的蛻變
|
陳健銘
|
73
|
野台高歌─劇團採訪
|
|
84
|
新和興歌劇團
|
黃秀錦
|
|
新藝社歌劇團
|
李疾
|
|
陳美雲歌劇團
|
吳季芬
|
|
建龍歌劇團
|
黃秀錦
|
|
成功歌劇團
|
邱昭文
|
|
王桂冠姐妹團
|
江武昌
|
|
電視歌仔戲所面臨的問題
|
王亞維
|
111
|
台灣省地方戲劇比賽記實─北區決賽/林蘭陽、中區決賽/是非、南區決賽
|
吳亞梅
|
116
|
另一片天空─葉青訪問記
|
季亞
|
135
|
梨園傳奇─唐太宗和「鑼卷戲」
|
郭力
|
140
|
村俗散記─迎花轎
|
|
143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吳季芬輯
|
147
|
No.
43 (1986.9)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思想起─秀雲歐巴桑看歌仔戲的回憶
|
吳芬
|
4
|
艋舺的街市形成與民間信仰(上)
|
鍾秀清
|
8
|
故鄉的花會
|
奚明遠
|
32
|
月是故鄉明:方志筆記中的中秋--代前言
|
吳亞梅
|
36
|
河北北平/那志良、河南汲縣/李桂枝、江西吉安/胡在田、福建龍嚴/吳久桐、山東昌樂/崔永泰、安徽合肥/李平、福建金門/李國俊、台灣宜蘭/林定火、馬來西亞柔佛州/懋順、韓國秋夕/黃麗雲、日本仲秋明月/麗子
|
|
|
說圖:中秋應景雜談
|
曾堯生
|
49
|
中國人生活觀念系列:中國人對傳染病媒介─蚊子的認識
|
陳勝崑
|
57
|
梨園傳奇─龍袍的來歷
|
唐宗龍整理
|
64
|
梨園傳奇─鳳冠霞帔
|
郭維庚整理
|
67
|
村俗散記─接天宮傳奇
|
林 雨
|
69
|
中國初期話劇運動初探(上)
|
蔡秀女
|
72
|
戲曲龍套藝術
|
葉仰曦
|
100
|
「扮仙」與「真神」─台灣地方戲的宗教信仰與儀式
|
王嵩山
|
109
|
由民間藝術的研討論其價值
|
莊伯和
|
132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吳季芬、陳柔淑輯
|
144
|
No.
44 (1986.11)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艋舺的街市形成與民間信仰(下)
|
鍾秀清
|
4
|
為中韓兩國的中秋節尋根
|
張正龍、黃麗雲合撰
|
43
|
台州的婚俗
|
稀 客
|
53
|
說圖:歷屆民間劇場的回顧
|
編輯部
|
65
|
村俗散記─九份祈安三朝福醮記
|
吳亞梅
|
75
|
中國人生活觀念系列:漫談中國人的成年禮儀及其功能
|
林榮泉
|
89
|
梨園傳奇─飛蟲與紅娘
|
趙雲雁整理
|
|
梨園傳奇─皇帝與小丑
|
張繼舜整理
|
100
|
中國初期話劇運動初探(下)
|
蔡秀女
|
103
|
談雅美文化的維護、發展與研究
|
劉斌雄、黃美英合撰
|
114
|
中國偶戲的傳統與創新─亞太地區偶戲觀摩展討論會
|
曹文傑整理
|
134
|
燭光火炬─「葉青影友聯誼會」的一個啟示
|
董復蓮
|
150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吳季芬、陳柔淑輯
|
155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