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
45 (1987.1) 台灣婚禮專輯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老歌仔戲的春天─訪老藝人
|
陳健銘
|
4
|
台灣年俗誌
|
劉還月
|
12
|
韓國的婚俗
|
張正龍
|
19
|
日本的人贅婚與嫁娶婚
|
黃麗雲
|
30
|
江南婚俗禮儀多
|
劉象勝
|
40
|
台灣各地婚俗:
|
|
57
|
台北婚俗
|
董復蓮
|
58
|
大甲婚俗
|
安蓮整理
|
63
|
台南婚俗
|
陳春秀
|
78
|
蘭陽婚俗
|
林茂賢
|
89
|
附:宜蘭「拜倒腰」習俗
|
陳羅古
|
94
|
客家婚俗
|
張安整理
|
99
|
金門婚俗
|
李國俊
|
108
|
婚禮中的器物象徵
|
胡必華
|
113
|
中國人生活觀念系列─古婚禮探尋
|
江重文
|
50
|
說圖:喜氣洋洋話喜餅
|
吳季芬
|
118
|
村俗散記─歡樂童年─台灣的兒童遊戲(一)
|
辰達口述、亞仁記錄
|
123
|
梨園傳奇─關公巧得重棗臉
|
郭維庚整理
|
126
|
聞太師蒙賜貼金臉
|
郭維庚整理
|
127
|
歌仔戲上前線─新和興歌劇團金門去來
|
羅瑞春
|
129
|
福州濟功在台灣
|
吳亞梅
|
135
|
台灣勸善歌謠的社會關懷(上)
|
鄭志明
|
142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陳柔淑輯
|
152
|
No.
46 (1987.3)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新竹鄭氏家廟冬至祭祖記
|
曾石南
|
4
|
中國地方小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
|
曾永義
|
9
|
說「洞天」
|
江寶釵
|
23
|
台語影劇劄記--光復後的歌仔戲電影
|
蔡秀女
|
26
|
中國人生活觀念系列─中國傳統衛生保健
|
陳勝崑
|
36
|
北方相聲在台灣的發展(上)
|
吳亞梅
|
43
|
相聲的表現形式
|
侯寶林原著、董復蓮整理
|
51
|
印度的偶戲
|
吳家璧
|
70
|
歌仔戲小歷史--記羅木生的回憶
|
蔡秀子
|
77
|
泰雅族的成年禮及其功能
|
林榮泉
|
82
|
村俗散記─歡樂童年--台灣的兒童遊戲(二)
|
辰達口述、亞仁記錄
|
93
|
梨園傳奇─敬莊王
|
王文俊整理
|
96
|
三花臉為「頭」
|
王文俊整理
|
98
|
試談崑曲的民間性─以「梳妝」、「跪池」兩齣戲為例
|
張怡安
|
99
|
台灣勸善歌謠的社會關懷(下)
|
鄭志明
|
103
|
昔時大陸雜技藝人生涯
|
劉象勝
|
120
|
布袋戲劇本─三國因(上)
|
許王編劇、許國良整理
|
124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陳柔淑輯
|
153
|
田野筆記
|
本刊
|
168
|
No.
47 (1987.6) 靈安社一一八年專輯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淺談中國的祭祀演劇─田
|
張素精
|
4
|
台語影劇劄記─台灣影劇史的先鋒─呂訴上
|
蔡秀女
|
9
|
靈安社一一八年專輯
|
|
15
|
靈安社一一八年記
|
吳亞梅
|
16
|
靈安社的弟子們:
施合鄭/張萬居/盧正祥/廖崑洽/陳進發/黃煌林/羅榮永/鄭生其林 象/張雙房/翁世富/王朝枝李瑞魁/施煥津/林義夫/張阿屘吳重德/鍾友來/施仲信/楊台雄
|
本刊
|
36
|
靈安社的朋友們:
蘭陽兄弟團/宜蘭總蘭社/花蓮聚樂社/高雄靈安社/大甲迎媽祖
|
特約編輯羣
|
69
|
北管音樂與靈安社曲譜
|
李國俊
|
80
|
大稻埕、靈安社與霞海城隍
|
江寶釵
|
91
|
北方相聲在台灣的發展(下)
|
吳亞梅
|
102
|
附:佈道大會
|
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
|
|
田野筆記
|
本刊
|
130
|
布袋戲劇本─三國因(下)
|
許王編劇、許國良整理
|
151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陳柔淑輯
|
162
|
No.
48 (1987.7)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美麗的期待─訪
|
任翠芬
|
4
|
多采多姿的北方雜曲─孫澈訪問記
|
周純一
|
8
|
台灣地區民俗技藝的探討與民俗技藝園的規劃
|
曾永義
|
9
|
比勁賽笭鴿--學甲地區一年一度的「笭鴿大賽」
|
劉還月
|
33
|
從散華樂到蓮花落
|
李國俊
|
37
|
梨園傳奇─白眼窩
|
張顯江整理
|
47
|
梨園傳奇─馬鞭
|
郭維庚整理
|
50
|
鬼月談浙東習俗
|
稀客
|
53
|
竈君寶卷中的竈神信仰
|
鄭志明
|
58
|
村俗散記─歡樂童年--台灣兒童遊戲(三)
|
辰達口述、亞仁整理
|
96
|
福州評話七篇
|
劉子政提供、吳亞梅整理
|
104
|
歌仔戲劇本─呂蒙正(上)
|
陳健銘整理
|
127
|
田野筆記
|
本刊
|
144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
|
陳柔淑輯
|
149
|
No.
49 (1987.9)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鬼斧神工─訪石雕藝人張木
|
張素玲
|
4
|
呂洞賓故事的原始風貌
|
王連雙
|
9
|
說圖:基隆中元祭
|
文/吳季芬、圖/王煒昶
|
19
|
台語影劇劄記─台語影片的類型
|
蔡秀女
|
30
|
從青城山到青石山--由民俗看一齣戲的演變
|
楊明鍔
|
37
|
梨園傳奇─紗帽越多越好
|
張繼舜整理
|
41
|
梨園傳奇─湯顯祖千里引孝
|
曾林祥整理
|
44
|
中國古典戲劇的喜劇風格(上)
|
李元貞
|
46
|
失傳的絕藝─水嬉、神射、馴鳥、蟆教、蟻陣
|
|
68
|
歌仔戲劇本─呂蒙正(下)
|
陳健銘整理
|
73
|
活潑的展出觀念─為我們民俗活動展出而寫
|
吳亞梅
|
103
|
台灣地區民俗技藝園的探討與民俗技藝園的規劃(下)
|
曾永義
|
107
|
田野筆記
|
本刊
|
144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陳柔淑輯
|
161
|
No.
50 (1987.11)
篇名
|
作者
|
頁數
|
聽羅木生娓娓細訴歌仔戲二三事
|
蔡秀子
|
4
|
泉州木偶劇團簡介
|
黃少龍提供、郭恩龍整理
|
10
|
說寶卷彈詞(上)
|
李國俊
|
15
|
台語影劇劄記─台灣第一家民營製片廠─訪
|
蔡秀女
|
23
|
現階段歌仔戲劇團結構與經營之比較分析
|
黃秀錦
|
32
|
從歷代大鼓的演變探究京韻大鼓的起源
|
周純一
|
56
|
中崙會安樂社實錄
|
吳季芬
|
72
|
五花八門─記憶中的故鄉兒童遊戲
|
陸清培
|
78
|
梨園傳奇─關公黑墨點紅臉
|
王文俊整理
|
88
|
梨園傳奇─曹操深藏笑刀臉
|
郭維庚整理
|
89
|
南管界的遺珠─
|
陳炎正
|
91
|
中國古典戲曲的喜劇風格(下)
|
李元貞
|
95
|
田野筆記
|
本刊
|
130
|
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
|
陳柔淑輯
|
146
|